三水区


概况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北部。1993年撤县设市,2003年1月撤市设区,成为佛山市辖区。现辖白坭镇、大塘镇、芦苞镇、乐平镇等4个镇和西南街道办事处、迳口华侨经济区,共辖48个村民委员会、26个社区居委会。全区户藉人口38.7万人。
   地处珠三角腹地,紧邻广佛中心城市,交通便利。321、324国道,广三、广肇高速公路横贯全境,拥有黄金水道西、北江,设有海关办事处和可靠泊3000吨级船舶的大型港口三水港。在西二环、佛山一环等通车后,三水与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到广州新国际机场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三水拥有三江汇流的独特自然景观和大南山等自然风景区,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生态绿城。近年先后建成了70平方公里的云东海旅游经济区、国家4A级景区三水荷花世界和三水森林公园、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侨鑫生态园、三水森林公园、迳口九道谷漂流、温泉高尔夫球场等一批旅游景区。有800多年历史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武当芦苞祖庙,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历史上“广东第一村”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落大旗头古村,以及有4000多年历史的银洲贝丘遗址等。
2006年,三水区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55.3亿元,增长25.3%,增幅创13年来新高;工业总产值659.28亿元,增长3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79亿元,增长25.7%;财税总收入34.9亿元,增长34.2%;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8.22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20862元,增长13.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7361元,增长6.2%。

经济
【工业】 积极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工业经济实力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全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59.28亿元,同比增长30.61%。实现工业增加值164.16亿元,增长34.8%,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2%,拉动全区GDP增长20.6个百分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建材、化工、金属制品业共实现产值248.7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以上;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等新兴行业迅速发展,占经济总量份额不断上升。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比例为0.5∶1,工业结构呈现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二是规模企业发展迅速。全区累计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6家,其中年内新增6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97.86亿元,增长32%;实现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增长32.09%;产值超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2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增加6家。三是民营工业不断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8.15亿元,增长33.2%,占全区工业总产值69.49%。全区历年累计有124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全年实现出口7528万美元,增长29.6%。四是企业利润稳定增长。电子通信、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等优势行业利润取得35个百分点以上增幅,成为推动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新兴力量。五是工业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完成工业投资88.9亿元,增长24.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6.8%;企业更新改造投资19.24亿元,增长48%。

【农业】 全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3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农民人均纯收入7361元,比上年增长6.2%。200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4.05万吨,蔬菜总产量54.8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9.32万吨,生猪上市量68.47万头,三鸟上市量4878万只。年内,围绕农村“三化”建设大局,集中力量抓好八项重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农业园区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118万元重点建设了迳口农业园区东园和大塘农业园区第三期工程;二是积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引入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建成符合要求的股份社169个;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共检测蔬菜样品2.15万个,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四是抓好林业建设和保护,改造林相1600多亩,建设林带22公里;五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引入推广了30个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六是狠抓动物防疫工作,确保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病;七是切实加强渔政管理和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新建了乐平黄塘渔民新村;八是承接农机管理工作和加强农业行政执法。

【个体私营经济】 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开通办事“绿色通道”,为个体私营经济市场准入营造宽松、便利环境,促进了全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年内,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473户,实有个体工商户1.53万户,比上年增长4.07%;注册资金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新发展私营企业278户,实有私营企业2220户,比上年增长17.2%;注册资本(金)38.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实施品牌战略,推动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私营企业持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2个,比上年增长140%,占全区著名商标总数92%。推动诚信建设,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考核命名活动,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的光彩之路,全区共有101家私营企业获得“守重企业”称号,占全区“守重企业”总数88%。
【外经外贸】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外经贸部门加大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引力度、加强服务与管理、构建贸易发展平台等措施促进下,全区进出口贸易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区进出口总值(海关数)7.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81%。其中,出口总值4.55亿美元,增长37.24%;进口总值2.99亿美元,增长19.94%。全区签订各种利用外资合同456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1项,增长27.08%,合同外资金额3.7亿美元,增长38.93%;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5亿美元,增长31.34%。2006年对外贸易经济有以下两大亮点:一是利用外资质量明显提高。随着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三水区对外资的吸引能力不断增强。年内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使全区世界500强投资企业达到5家。二是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出口产品档次明显提高。全区出口贸易中,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3.9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7.78%。其中机电产品出口9652万美元,占出口总额23.81%,纺织服装出口4315万美元,占出口总额10.64%。铝型材企业累计出口5250万美元,增长123.92%,成为三水区出口贸易中新的增长点。

【口岸】 全年全区完成进出口货运量167万吨,同比增长39%;进出口集装箱32.8万个标箱,增长40%。其中,三水港进出口货运量91.9万吨,增长43%;集装箱17.8万个标箱,增长36%。西南码头进出口货运量68.8万吨,增长42%;集装箱13.7万个标箱,增长54%。年内,三水口岸坚持以“加速大通关,服务大经贸、建设大口岸”为目标,致力于创造了良好和谐的口岸经济发展大环境:一是务实开拓,提高通关能力。加强协调管理,提高整体效能,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口岸运营能力,同时推进“口岸招商”,成功开辟远洋接驳航线,为扩大外贸进出口业务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强口岸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扩建堆场,强化西南码头的堆存功能,加快港口流通速度。同时积极配合上级开展佛山电子口岸开通各项前期筹备工作,使企业进出口通关更加有序、便捷。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重点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健全工作,督促各经营单位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瞄准欧美、日韩等重点目标市场,以引进外资和大项目为重点,在充分利用政府招商、园区招商、以商引商、网上招商等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走出去”招商力度,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区全年新签各类投资项目299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202.38亿元,项目平均投资密度达到144万元/亩,比上年提高32万元/亩。利用外资方面,新签各类利用外资合同456宗,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1宗,增长27.08%,合同利用外资3.7亿美元,增长38.93%,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31.34%。2006年招商引资呈现如下三大亮点:一是大项目招商卓有成效。年内引入超亿元项目43个,项目计划投资总额87.54亿元,占全区项目计划投资总额的43.26%;引入了世界500强企业2个和中国500强项目3个,分别是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芬兰可恩索纸管(佛山)有限公司、伊利乳业的冰淇淋项目、武汉钢铁集团气体项目、佛塑集团物流项目等。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精细化工和金属材料深加工等新兴产业项目共有167个,占项目总数的64%。产业聚集度明显提高,其中广东三水工业区大塘园年内引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项目共27个,广东三水工业区年内引入汽车配件项目16个。三是第三产业招商同步推进。年内引入的第三产业项目明显增多,突出的有尚御别墅、成业汇景苑、亚洲一号温泉度假酒店等房产项目以及佛塑物流等。

【商品流通】 消费品市场持续畅旺,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经济日趋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7亿元,同比增长16.21%,民营经济实现零售总额58.93亿元,同比增长16.0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48.51亿元,增长15.82%,住宿餐饮业16.06亿元,增长17.4%。商品销售中,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87.55亿元,同比增长21%。三水区在第三届佛山(国际)物流洽谈会上推出招商项目20个,落实签约项目14个、金额达24.4亿元。同时,三水区制订了《关于加快我区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全区服务业发展。
【财政金融】 2006年三水区财政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1.83亿元,增长18.1%。金融业平安稳健运行,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金融体系进一步健全,网点设置更趋合理,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金融业务发展迅速,经营效益大幅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4%;保险保费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6%;银行业实现利润2.38亿元,创出历史最好水平。

【旅游】 三水旅游在原有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全年旅游营业总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城市接待总人数为369.83万人次,其中旅游景区接待游客人数230.88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38.8%和37%。在接待总人数中,国际游客为55.03万人次,增长18.5%。景区建设方面,一是森林公园投入2070万元,进一步优化美化园区的整体环境,凸显了生态保护和休闲度假的旅游文化内涵。年内,森林公园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是继荷花世界后三水的第二个4A级旅游景区,也是佛山市仅有的第三个4A级旅游景区。二是在“寻找广东最美丽的乡村”评选活动中,大旗头古村入选为广东最美丽的乡村示范区/点(人文历史类)。三是九道谷漂流景区增建了餐厅、泳池等服务配套设施,提高了服务配套能力和水平;四是森林赛车俱乐部成功举办2006年全国卡丁车(三水站)锦标赛,并参加佛山市承办的第十二届省运会开幕式表演,提高了三水的知名度。酒店建设上新水平,年内全区旅游酒店建设投入约4亿元,以五星标准建设的三水花园酒店、以三星标准建设的阳光假日酒店、三水中旅集团等一批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年内,恒益荷花假日酒店被评定为三星级酒店;恒益大酒店等11家企业被评为“绿色饭店。”旅行社有了新发展,年内新增了畅游天下、裕铧假期、美丽华3家国内旅行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规划建设】 控制性详细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成绩显著。主要完成了广三高速公路以北至环湖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三水大道两旁(广三高速路口至石湖洲路口段)城市设计、云东海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局部地段城市设计、西南组团排水专项规划及大棉涌沿岸截污工程设计、三水区近期建设规划、三水区住房建设规划、电力系统专项规划、行政村总体规划和自然村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8月,建成并开放了三水区城市规划展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增大,不断创新三水宜居宜商环境。开展了南丰大道加宽改造一、二期工程、西南涌左岸公园园建、绿化及建筑、道路工程、西南涌水闸至西南大桥段两侧园建及绿化工程、张边出入口改造工程、广三高速西南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健力宝路改造工程、城市路灯建设改造等市容整治工程。完成了北江大堤西南城区加固达标工程拆迁、西南武庙文物保护拆迁、西南涌右岸拆迁等拆迁工作,开展了拆迁安置房建设。推进了西南组团中心区(中轴线)开发建设和白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规划建设进度,完成了《三水区城镇燃气专项规划》、《三水区供水专项规划》。加强房地产开发和规范管理,推进安居工程加快实施西南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的规划建设。年内,三水区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城市复查考核,白坭镇被评为三水区首个国家卫生镇,芦苞镇、乐平镇创建为省卫生镇。

【环境保护】 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全面开展,着力改善全区环境质量。召开了创模再动员大会,重点落实了马鞍岗生活垃圾场、驿岗污水处理厂、恒益电厂脱硫工程、10吨以上锅炉污染整治、中心区饮食服务业油改气、市容市貌整治、河涌综合整治、镇级简易垃圾场、临江采石场复绿等工作。全年环保投入5.8亿元,马鞍岗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驿岗生活污水处理厂等一批环保基础设施正式投入使用。对全区12家印染企业、10家电镀企业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对全区116台工业锅炉进行统一整治,恒益电厂完成了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年内,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595万吨,废水排放达标率99.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量128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9400吨,工业烟尘去除量7.67万吨;烟尘控制区面积19.3平方公里,环境噪音达标面积17.3平方公里。全区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北江和西江三水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质量Ⅱ类标准,西南中心城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分别为0.031mg/m3、0.037mg/ m3、0.066mg/m3,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交通建设】 全年全区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5.08亿元,重点抓了三方面的路网建设。一是抓骨干公路建设。截至年底,三水二桥及引道工程完成建安费2.2亿元,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石湖洲立交工程完成投资8000万元,至年底止已经完成跨线桥及匝道路基。G321国道三水段及三水大道石湖洲至大塘段整治工程合计完成建安费1.7亿元。二是抓好园区路网的规划和建设。云东海大道北段工程(西乐公路)顺利动工,截至年底完成建安费500万元。贯穿三水区大塘、芦苞、乐平、西南四镇街的塘西大道工程,前期工作正有序推进。三是抓农村公路建设。全年多方筹资3300万元,启动了迳口黄坎桥、芦苞长岐桥、西南李沙桥、金本竹山桥以及青岐公路、莘田公路等6项民心工程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公路落后的状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水利建设】 全年全区共完成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6059.04万元,其中省以上投资2641万元,佛山市投资41万元,区财政投资2555.05万元,镇、村及群众自筹821.99万元,共完成水利工程土方175.67万立方米,石方1.06万立方米,混凝土3527立方米,为全面构建全区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年内重点抓好西南涌、芦苞涌(简称“两涌”)和大棉涌整治工程建设。计划总投资2.3亿元的“两涌”整治工程全面施工,其中西南涌整治水利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计划投资1.5亿元的大棉涌整治工程正按计划组织实施。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成立了打击河道采砂联合执法领导小组,制定了《佛山市三水区河道采砂联合执法行动方案》,较好地维护了全区河道采砂秩序;全区投入169万元完善镇级三防指挥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区、镇三级计算机联网;全力抗击“碧利斯”和“派比安”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及时做好救灾复产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邮电通信】 邮电通信部门完成业务总量8.64亿元,增长35%,其中,邮政业4300万元,电信业8.21亿元。移动电话用户53.55万户,增长27.8%。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1.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55万户,流动市话8.25万户。全区共有公共电话点1.8万个,网络用户4.36万户,其中宽带用户3.95万户。

【电力】 全年三水电网建设投资2.3亿元,主要完成了农电政策性资金一、二期工程、06民心配网工程、农电大修技改、配电大修技改工程,建成投产110千伏萧边输变电工程。在大环境供电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三水基本实现了“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的目标。全年没有发生考核性事故。至12月31日,三水电网连续安全稳定运行3548天。全年总供电量30.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5%,完成预算指标的101.29%。售电量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9%,完成预算指标101.28%。当年电费回收率99.92%,比预算指标高0.42个百分点。综合线损率为3.44%,同比下降了2.91个百分点。

【供水】 全区城乡统一供水的“村村通自来水”民心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1.52亿元启动北江水厂和西江水厂建设(其中,北江水厂投资1913万元、西江水厂投资2108万元、管网投资1.11亿元),西南街道辑罗村委会上东村、下西村、上西村等三个村共245户村民成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首批受益者。2006年9月22日,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与三水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正式签约,由佛山市水业集团公司控股佛山市三水区三江汇通水务有限公司80%的股权,实现了佛山与三水的供水资源整合。11月23日,原佛山市三水区三江汇通水务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佛山水业三水供水有限公司。2006年,公司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888.20万元,供水量完成5622.6万m3,实现售水量5259.46万m3。

党建、基层组织建设
【组工人事】 2006年,三水区组织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由求新求高向求广求深转变,全力打造“向高校借智力、向专家要思路”的培训特色。先后选送52名党政领导干部和50多名企业家赴中央党校和清华大学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465期,培训3.26万人次。二是圆满完成镇、局级领导班子换届。区委紧紧围绕区“十一五”规划和工业强区战略,用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能共事而又不出事的干部。换届后,镇、局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学历、专业、性别等结构全面优化,综合素质和整体功能得到增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提升。三是扎实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以“党性坚强、作风优良、工作出色、业务精通”为标准,按照“四个确保”(确保人员不缺、内容不漏、时间不少、效果不差)的要求,扎实推进组织部门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区委组织部作为全省5个代表单位之一在大会作了经验介绍。

【基层组织建设】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按照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的要求,扎实开展“三批整改一齐抓,三个成果一齐要”主题活动,在全区各级党组织中掀起整改热潮。区、镇、村三级联动,批次互动,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切身的“七难”问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发挥了先行作用,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督导组的高度评价。二是认真抓好第二批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围绕“三解决两提高一推进”这个主题,推动驻村工作取得实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33件。三是以党建创新为抓手,推动农村党建上新水平。进一步健全农村党组织设置,着力提升村民小组党支部创建质量,全区单独组建的村民小组党支部有218个。完成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并在全省会议上进行经验介绍。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制订出台“四十条”工作意见及20个配套文件,为全市农村党建的规范化提供了先行经验。四是进一步抓好“两新”组织党的建设,50人以上“两新”组织有党员和100人以上“两新”组织有党组织的比例均达到98%。五是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六是开展以“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七是抓住建党85周年的有利时机,扎实开展纪念大会、表彰大会、党建研讨会、电视专题片、成果展览等“十个一”系列庆祝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有力推动三水区固本强基工程深入开展。

精神文明·社会治安
【精神文明】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文明村建设拓展到村委会一级,促成各镇(街、经济区)规划建设一批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图书室、街心公园和社区服务中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坚持将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窗口单位与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共铸诚信、共创文明”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使文明用语、公德警句进园区、社区。启动“服务工业强区、关注外来务工——十百千万系列活动”,开展关注成就、关注文化、关注交流、关注安康行动,举行十佳外来工和十佳关注外来工企业评选,送百场电影、百场演出进园区,千名外来工卡拉OK大赛和千名外来工篮球赛,开展万名外来工免费体检和万名外来工劳动权益保障调查活动,历时一年。农历年三十晚,隆重举行千名外来工团年宴暨“十佳外来工”、“十佳关注外来工企业”颁奖晚会,境内外媒体深入报道,社会反应良好。
【社会治安】 三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粤鹰”、“亮剑”、“打黑除恶”等专项严打整治行动,全区共立刑事案件4497宗,同比下降1.3%,其中“三两”案件降幅明显。共破刑事案件1945宗,同比上升2.4%,破案率为43.3%,继续位居全市第一位。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案件652件1017人,审判机关审结刑事案件665件,判处犯罪分子1048人,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同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全区在重点部位、路段、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金融单位等完成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036个;推进和完善西南中心城区17个安全文明小区的管理,小区内刑事、治安发案率分别下降73.58%和41.18%,有的甚至实现了“零发案”记录;成立区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办公室,以西南街道为试点,推动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工作全面开展;在各镇(街道、经济区)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整合政法、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力量和社会人力资源,积极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平安建设等工作;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深入到学校、村委会、企业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掀起禁毒人民战争的高潮;强化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管理,在“黑网吧”整治行动中,坚持“预防到位、责任到位、宣传教育到位、监督到位”的做法,受到佛山市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市推广三水区的经验。

社会各项事业
【科学】 2006年度,纳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项;纳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纳入佛山市科技计划项目13项,佛山市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1项;纳入三水区科技计划项目31项,三水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3项;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项,佛山市科技成果鉴定6项;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4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6家;认定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家,佛山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三水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家;佛山市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2个;全区专利申请量383件,同比增长55.1%,授权量188件,同比增长74.1%;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的各类信息化项目4项;以大塘镇为试点,开展“农村信息超市”和“农讯通”的推广工作,以西南街道为试点,建立“农村基层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项目,组织区内10个村委申报省农村信息化体验中心;在科技进步活动月中,组织专家教授科技下乡5次,科技讲座4场,举办各种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以及医学卫生知识培训班35期,参加人员4300多人次,开展科普集市活动3次,共派发科技资料1.27万份。

【教育】 全年全区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95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投入3.93亿元,社会力量办学经费420万元,社会捐资助学经费660万元。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了优质教育的发展。至2006年9月,全区五个镇(街道)以及迳口华侨经济区已基本完成中小学的撤并任务。全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辍学率为零,小学毕业升学率100%;三残儿童入学率100%。全区初中毛入学率为124.1%,初中三年保留率为96.0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5.99%。年内,三水中学、华侨中学、实验中学等三所高中先后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初期督导验收,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大塘镇顺利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至此,全区五个镇(街道)全部成为了广东省教育强镇。

【文化】 文化各项事业稳健发展。镇级艺术团队逐步发展壮大,芦苞镇艺术团走出国门,荣获“2006新加坡国际华文合唱节”金奖,成为该合唱节惟一获奖的镇级合唱团,实现三水艺术团队荣获国际奖项零的突破;首个基层文联——西南街道文联成立,成功搭建市、区、镇三级文艺平台。全年共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近80项,送展览下乡12场,图书科技下乡16场,送出科技资料4000多份;率先建成佛山首批农村流动图书服务站及村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信息站;“村村通”、“园园通”有线电视工作进展顺利,有效解决了815户2500多名村民看电视难的问题;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粤曲星腔等10个项目成功列入该工程第一批建设体系。网上公开审批全面实行,文化市场各类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全年共有74人次荣获佛山市以上奖励,其中书法作品首次入选全国书法最高奖项,1人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项“兰亭奖”艺术奖,2人荣获中国书法兰亭奖“安美杯”。在2003~2006年度宣传文化精品精英奖评选中,刘佳获精英奖,音乐作品《荷影》及芦苞青年合唱团、西南合唱团获精品奖。

【体育】 成功承办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男子篮球,男、女子足球,乒乓球和蹦床5项赛事,接待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2000多名,26个省运比赛日吸引观众6.8万人次,开创省运会赛事现场直播先河;组织110多名运动员参加省运会角逐,夺取20.5枚金牌、24枚银牌和13枚铜牌,获得“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筹备组织工作贡献奖”、“参加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贡献奖”及“广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文明赛区”称号。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年组织举办乒乓球、足球和篮球联赛等群众体育活动30多项,参加人员11.5万人次,不断掀起全民健身热潮。竞技体育长足进步,全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47名,其中黄结芬、钟杏平、彭建军、胡汇仁和陆锋辉入选国家队;黄结芬打破400米器泳和800米器泳2项世界纪录,并摘取蹼泳世界锦标赛2枚银牌,钟杏平、胡汇仁和陆锋辉夺取多哈亚运会银牌;三水籍运动员全年累计获得国际赛第二名5人次、第五名1人次,全国赛第一名19人次、第二名24人次、第三名12人次,省赛第一名14人次。

【卫生】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和应急能力,全面完成镇级卫生监督分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落实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依法加强卫生监督,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加强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无发生各类传染病、流行病重大疫情,法定传染病无死亡病例报告;探索艾滋病防控新模式,加强预防接种和规范门诊建设。巩固和完善居民基本医疗制度,从2006年度开始,采取提高保费、报销比例、年报销最高限额,增加门诊和住院报销范围,统一学生、成人参保人员的报销比例等措施,全年度赔付个案1.07万件,赔付(补偿)金额2300万元。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水平,医疗费用控制效果明显,社会效益充分体现。抓好妇幼保健管理工作,启动了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工作。出色完成“派比安”暴雨和龙卷风袭击、北江镉污染、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等重大事件(活动)公共卫生应急和保障任务。无偿献血工作稳步发展,全区无偿献血总量165万ml,临床用血100%来源无偿献血。爱国卫生运动成绩显著,全区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白坭镇创建成为国家卫生镇,乐平镇创建成为省卫生镇。

【人口和计生工作】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计生工作全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和大力开展创建“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出生、村居无政策外出生”活动,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深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落实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与服务工作机制,健全“村为主”的经常性工作机制,依法行政;完善流动人口管理,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坚持“三为主”方针,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不断提高干部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加强计生服务网络软硬件建设,努力提高服务阵地档次;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抓好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提高科学统计和管理水平;认真落实农村部分家庭计划生育奖励金政策;加大计生经费的投入,区、镇财政共投入计生经费2038.85万元,人平50.96元。全区人口计生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度,全区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指标执行结果是:出生率为8.82‰,自然增长率为4.03‰,计划生育率为95.37%,三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经省、市半年和年终抽查考核,实绩得到认可,被佛山市人民政府授予“佛山市2006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就业和社会保障】 建成了服务功能齐全、标准统一、制度完善、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公共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全年举办各类招聘会107场,其中户外大型招聘会4场,吸引企业1528家,收集就业岗位2万个,顺利进入企业工作1.6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35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人。大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4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区、镇两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年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9026人,培训社会各类人员7305人,有效地增强了三水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全区参加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9.08万人,同上年比增加10.7%;参加失业保险实际缴费人数7.63万人,同比增加5.3%;参加工伤保险实际缴费人数7.21万人,同比增加6.1%;参加医疗保险人数9.75万人,同比增加8.3%。

【民政事业】 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农村低保线从人平每月170元提高至200元;做好“派比安”特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工作,4万灾民衣、食、住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区民政局被评为“佛山市抗洪救灾模范集体”;对新增的54户农村低保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省、市、区下拨68.9万元帮助176户灾民重建、维修房屋;圆满完成年度退役士兵货币安置任务,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佛山市人均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大力推进“六好”社区创建工作,西南街道文锋东、张边社区被评为佛山市“平安和谐先进社区”;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第一批村务公开示范点创建活动取得初步成效;销售电脑型福利彩票1896万元,为三水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71万元;新建村级“星光老年之家”64个,大大丰富了农村老年人的文体生活;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阶段性工作,成功安置438名残疾人上岗就业,收缴保障金621.97万元,有效推进了残疾人的就业、扶贫、康复和培训工作;妥善清理西南布心村委会广三高速公路边500席历史旧坟,切实巩固了全区的殡改工作成果。

各镇(街道)介绍
【迳口华侨经济区】 位于三水区最北端,与肇庆市的四会市、清远市的清新县接壤。总面积5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975人(其中归难侨及侨眷2432人),下辖漫江、东和、择善3个办事处、54条自然村。经济区管委会内设党政、经济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事务、农业、人口与计划生育6个办公室。2006年,经济区实现GDP5.23亿元,比上年增长54.7%;工农业总产值18.2亿元,增长72.5%;其中工业总产值16.15亿元,增长86.3%;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9%;实现税收1800万元,增长75.3%。

  招商引资重质求大。全年引入项目8个,投资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中国500强企业一个,合同投资总额4.8亿元。中国乳业第一品牌的伊利集团先后投资8000万元和1.1亿元建设酸奶厂和冰淇淋厂。酸奶厂已于5月投产,冰淇淋厂于12月动工建设。农业园建设逐步推进。投入500多万元,修建迳口现代农业生态园第一期工程,修建了农业园硬底化渠道1.7万米、机耕路1.6万米;第二期工程亦已启动;华欧农业生产基地开始种植部分蔬菜,加工厂正在建设。旅游业迅猛发展。惊险刺激的迳口九道谷漂流在2006年7月正式营业,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7月30日,来自佛山五区的300多名游客畅游迳口,感受迳口巨变;10月21日,旅港三水同乡会的120多名同胞畅游迳口。城镇建设已具雏形。投资服务中心已于7月投入使用;侨欣花园商住小区准备动工兴建;安置归难侨的华侨新村第三期即将完工、幸福新村正在动工兴建、明华新村已完成平土即将动工;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升平酒店已封顶并进入装修阶段,迳口迎宾馆正在建设当中;新农贸综合市场正在填土施工,富民达商业城、外工活动中心、龙形拳会馆已经动工兴建。和谐侨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指导,2006年举行了4期培训班共培训330人,推荐就业203人,成功就业142人;开始实施第一代归难侨住房解困方案,归侨安居工程正动工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水平,中心小学功能楼扩建完成已投入使用,达到市一级学校标准。2006年9月,按省一级学校标准建设的中大附中三水实验学校(新迳中)正式对外招生;投入80多万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期工程正式启动,首期5条文明村建设已完工,余下5条文明村建设也正在进行中。
  
【西南街道】 西南街道位于西、北、绥三江汇流处,是三水区委、区政府驻地,面积2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20万人,辖11个社区居委会、18个村委会、214条自然村。2006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1.04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工业总产值311. 43亿元,同比增长24.56%;实现税收入库14.75亿元,同比增长27%。
   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大力实施“一调整二提升三拓展”战略,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农业调整成效初现。2006年水稻耕种面积比2000年大幅缩减76%;花卉苗圃、时菜(瓜)种植面积比2005年增多2500亩;全年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收入80%。二是工业发展逐步提升。金属加工及制品、电子通信设备、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建材4大行业增幅分别为34.86%、64.17%、49.56%、59.50%。盛路天线、好帮手、金达五金3个企业成功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凤铝、欧文莱、碧源环保3个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盛路天线组建了省级工程中心。引入包括世界500强芬兰可恩索和荷兰壳牌在内中外项目43个,平均投资密度166.38万元/亩,成效卓越。三是第三产业日益拓展。交通运输、仓储、住宿及餐饮等商贸流通业全年累计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19.21%。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三水广场等商贸市场交易活跃、人气旺盛。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垒垒。大力实施“六个一”工程(即一句话、一组歌、一本书、一个中心、一系列协会、一个基金),文化建设硕果飘香。万金征集金句,精心组织西南形象宣传语征集和评选活动;成功举办“长征组歌”、“七月颂歌”、“春之颂歌”等大型文艺晚会,积极策划征集讴歌西南三个文明建设成果的一组歌;创办《西南文化》,搭起文化交流的平台;筹建西南文化活动中心,打造西南文化活动阵地;成立西南文联,团结了一批文艺骨干;募集社会资金,创立西南文化基金。大兴农村体育运动,率先全区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光荣称号;西南的朗诵节目《党章鲜红党旗飘扬》代表区参加市“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比赛,一举夺冠。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投入500万元,完成青岐公路改造工程;投入1086万元,全力协助做好321国道、南丰大道加宽改造、广贺高速以及北江大堤加固达标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斥资近2000万元,加强环卫保洁、绿化养护等市政建设。铁腕查处北江镉污染、金本河涌氯化铁污染、洲边河涌污染及高丰村菜场污染等一系列事件,完成对陶瓷企业整治达标。
   和谐西南建设成效显著。建立了26个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服务站,进一步消除治安黑点和计生工作盲点;17个安全文明小区发案率比上年下降79.6%,2006年全街道刑事案件立案比上年下降1.2%,破案率上升9.2%,维稳综治工作取得成效。从2006年9月起,全面落实中小学免收杂费;定期举办就业培训班和就业招聘会,切实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筹建三水首个慈善超市,搭起经常性的社会捐赠和扶贫帮困的平台。

【白坭镇】 白坭镇位于三水区最南端,东南面与南海区的丹灶、西樵相接,西面紧靠西江,有15公里长的西江河岸线,与高明区、肇庆市隔江相望,东距广州35公里,离佛山城区24公里。镇内建有3000吨级的白坭货运码头,到三水港外贸码头5分钟车程,到三水铁路货运站15分钟车程,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30分钟车程,形成了一个立体、便捷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全镇面积66.46平方公里,下辖富景社区居委会和周村、岗头2个村委会。常住人口2.44万人,外来人口超6万人。白坭镇先后获得了全国千强镇、广东省经济强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
   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和谐富裕新白坭的建设步伐,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0.2亿元,同比增长39.27%;其中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40.47%;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32.37%;税收入库2.46亿元,同比增长24.40%;招商引资项目60个,同比增加14个;合同引资额25.02亿元,同比增长18.46%。经济持续较快发展,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突破2.4亿元“两个突破”的发展目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全面修编了总体规划,新白坭中心小学、富景社区、派出所办公楼等一批民心工程破土动工,新城区建设初见成效。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扎实有效,成功创建成为三水首个国家卫生镇,全镇有28条自然村创建成为广东省卫生村,村组集体经济得到初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培训就业工程稳定推进,村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通公交车、通有线电视、通光纤、通自来水。组织党建卓有成效,深入开展固本强基工程、“三有一好”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规范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在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加大非公企业党建力度,创造性开展村企合作。社会和谐稳步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民政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成就,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机关建设和谐有序,政府形象得到提升。

【芦苞镇】 芦苞镇地处北江下游,位于三水区中部,东南接广州市花都区,西接肇庆市。镇域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2006年,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芦苞镇党委被评为佛山市先进基层党委;芦苞镇被评为“广东省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芦苞青年合唱团参加“新加坡国际华文合唱节”,获得金奖,并夺得最高荣誉奖“丰隆杯”;在“芦苞杯”三水区第四届镇级领导干部篮球赛中取得第一名。
   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业产值4.0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工业产值44.6亿元,比上年增长43.7%;第三产业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3%;税收1.07亿元,比上年增长49%;财政收入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工业招商引资34个项目,合同引资额29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并形成了以五金、化工为骨干产业的特色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镇年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在2006年的“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镇”评选中,芦苞镇的排位从2004年的第601位跃升到第308位,晋升了293位,排名居三水区各镇(街)之首。
   基础设施建设强势推进。投入870万元,先后完成华山大道、东海大道、高尔夫大道等城区道路的改造和建设;引入社会资金640万元改造农贸市场,投入1626万元拆迁改造旧城区,拆迁面积达2.43万平方米;投入100多万元新建垃圾中转站和市政管理公司办公楼。
   文教卫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地方竞争力和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年内,投资5100多万元,按照广东省一级学校的标准建设芦苞实验小学;投入300多万元全面改造新乐丰小学;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佛山市实验技工学校和东华文武学校;为全镇在职教师、退休教师增加工资720元/月;对全镇中小学校全面实行免收杂费,并通过政府补贴,对芦苞实验小学、蔡边小学和新乐丰小学的学生实行校车接送;投入134.9万元在芦苞实验小学建成了全区镇级第一条塑胶跑道;投入195.83万元兴建芦苞实验小学体育馆;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生服务所建设,投资4200多万元创建广东省卫生镇。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2006年下半年,芦苞镇通过“党代会”和“人代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的党委、人大、政府、纪委领导班子;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积极开展党性党纪和廉洁从政教育,推进反腐倡廉机制建设,包括:针对芦苞涌综合整治、芦苞实验小学、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和强化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引入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针对中小学校饭堂财务管理、政府采购等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较好地预防职务犯罪;通过单独、联合、挂靠、联建等组建方式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抓好非公党建工作,确保非公党建“两个有”和“两个100%”;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全年发展新党员42名,实现了村民小组100%有党员。

【大塘镇】 大塘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西北部,分别与广州市花都区、清远市和四会市接壤,北江流经境内,广四线、清龙线以及即将动工建设的珠外环高速公路贯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64.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下辖8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大塘镇是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东省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和广东省蔬菜专业镇。2006年全镇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工业总产值42.04亿元,增长61.5%;农业总产值5.26亿元,增长5%;财税总收入1.15亿元,增长2.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62万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6131元,增长5.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64亿元,增长49.1%。
   深入推进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累计投入1.45亿元进行三水工业园区大塘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供水厂和热电厂等配套项目顺利完成了股权改革。全年共引入项目56个,合同引资额40.05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6837万美元。截至2006年底,园区累计引入轻纺项目35个,化工项目21个,家具木业项目17个,金属制品项目10个,轻纺、精细化工、家具木业等产业聚集效应逐渐明显。
   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投入540多万元实施了农业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引入了4家连片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企业。筹集资金150万元,建成了首期占地15亩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引入了佛山市农业龙头企业南海永利综合市场批发有限公司落户经营。累计筹集资金141万元,修建硬底化排灌渠道12公里,深挖改造鱼塘634亩。争取国家资金支持1936万元,完成了莘田片和大塘片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组织实施面上水利工程6 宗,战胜了台风“碧利斯”、“派比安”引发的洪涝灾害。建立47个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股份合作社,全镇村(居)委、村民小组共317套帐全部移交中介管理。
   科教文卫事业健康发展。投入1500多万元完善了大塘中学、永平小学和六和中学的教育设施,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形成“2间中学,5间小学”的新布局,顺利创建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不断扩展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累计建立起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点13个,成立了区卫生监督所大塘分所。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和就业工作,共培训劳动力2072人次,成功向企业推荐就业701人次。成立了镇慈善会,拓宽了民政救助渠道。落实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97%。圆满完成了人口计生工作各项任务指标,被评为市、区2006年度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乐平镇】 乐平镇位于佛山市三水区中部,南邻南海区,东接广州市花都区,处于广佛经济圈的辐射范围内,是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之一。全镇总面积198.5平方公里,辖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158条自然村,户籍人口7.21万人。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5.45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工业总产值137.51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26亿元,同比增长36.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同比增长56.6%;农民人均纯收入7303元,增长5.11%。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坚持“工业强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实,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机械、新型显示器件、医疗器械”等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品牌效应,逐步形成了以医疗器械、电子电器、汽车零配件、机械设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产业格局。全年共引进新项目95个,合同投资总额55.66亿元,首次引进了世界500强项目日本三菱塑料和中国500强项目武钢气体。同时,狠抓项目落实,促使新项目快动工、快投产、快出效益,推进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组团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萧边11万伏变电站、乐平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组建镇消防队,对乐平、南边、范湖三片城区主干道实施了美化、绿化、亮化工程。新建乐平地税大楼、范湖小映公园等一批行政和生活服务设施,城镇功能不断完善。配合市、区重点交通工程的建设,加快推进西乐路、塘西路、乐大线、三水大道扩建等交通工程的建设和筹建工作。新乐南路、佛山一环、珠二环建成开通,乐平的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建成镇级三防指挥系统,完成一批水毁修复及加固清淤工程;建成硬底化排灌渠4.23万米,完成9800多亩鱼塘翻新改造;“两涌”整治顺利推进,动工建设海洲水闸,黄塘、南联村委会成为省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完成引入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乐平、源潭、竹山、保安四个村委会完成农村股份社改革。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建成全市首家渔民公寓,首批73户无房渔民喜迁新居;全年发放差额救济金150万元,为600人次困难学生发放各类助学金78万多元;开设各类培训班26个,2737人次接受技能培训,完成区培训任务的158%,领证率为97.5%;免收中小学学杂费,减轻群众负担500多万元;从2006年11月起,全镇教师人均每月增加津贴400多元;加强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和管理,成功创建省卫生镇;成立乐平镇流动人员和出租屋管理办公室、涉农调处办公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获区“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朗诵比赛一等奖,乐平中心小学获佛山市少先队鼓号队比赛第一名。
(王忠奇 程艳群)

附录:2006年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黄 炳
副书记:宋德平 邓国斌 唐棣邦 袁 璐
常  委:郑运安 梁文启 钱三珠 容国贤 张建辉 张开机 杨志越
区  长:宋德平
副区长:张建辉(常务) 何绮红 李应滔 陈浩斌 陈少浩 区柱明

现任三水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宋德平
副书记:卢立湃 邓国斌(专职)
常  委:袁 璐 郑运安 容国贤 区柱明 张开机 杨志越 陈少浩
区  长:卢立湃
副区长:张开机(常务) 陈浩斌(常务)何绮红 何国辉 张卫红 姬广刚
(2007年8月三水区供稿)